5月18日晚19:00至21:00,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教育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舒志定教授在11幢4楼会议室作了题为“马克思论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同第四十二届 "人大马哲论坛" 同步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中国人民大学臧峰宇教授在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文喜教授、陈广思老师作为评论人。在线下会场,10余名中心及院内外老师、20余名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舒老师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哲学研究的中国发展历程,介绍了近期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动向,并欢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推动马克思教育思想的研究。紧接着舒老师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第一,教育作用人的发展:从共同体叙事转向个人本位。围绕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是否定位在“人成为主体”的视野上,通过梳理中国道家、儒家教育思想,西方古今教育思想,指出教育作用人的发展是从共同体转个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在于人的自我意识养成、理性能力的增长。对此,马克思的观点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感性活动的主体: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非是宏大叙事。舒老师认为若要从人是感性活动理解人的发展问题,首先要明确人的发展问题的现实前提,即人是通过对象性活动获得人的存在;其次,人的发展路径的哲学规定在于,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发展目标的现实基础;再次,马克思提出人是对象性的感性活动,规定了人的成长发展道路的现实性和客观性;最后,要发挥教育在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目标中的作用,就要发展适合儿童的教育,而非功利的、实用为上的教育。第三,社会制度支撑: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条件。舒老师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培养人成为社会主体,前提与核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教育与人的发展取决于制度变革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实现教育目标,是依赖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理性的自觉运用;二是实现教育目标,要实现以人的主体性导向的教育制度建立;三是实现教育目标,对象是面向全体的公众,而不是少数人、一部分人。第四,建构新型社会文明: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必然要求。舒老师展开阐述了三条路径,一是社会为建立教育机制提供经济基础和政策保障;二是建立正义的公共体系,提供有助于学生能够实现自由自觉感性活动的条件,通过在乡镇中学实地考察的案例来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三是为教育相对独立提供制度保障,培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需要建设独立批判质疑的学校教育文化,以文化来支撑发展,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最后,舒教授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遵循对象性活动造就正确的自我取决于社会能否构建正义的教育系统。
报告完成后,张文喜教授与陈广思老师分别做了点评,对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研究意义给予高度肯定,对报告内容和思想给予高度评价,最后对舒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